讀了一些杜牧詩句,細讀他的生平,便想,他何止是一個詩人。人們說他「懷才不遇」,其實他的文才常得到賞識的,多次被召,做重要人物幕府的文職書記。晚年(他50歲死,這個「晩年」其實只是中年後段)再被召入朝廷,最後的官職有一個很好聽的名稱:「中書舍人」。這是輔佐皇帝的秘書官,掌詔令、敕旨、審閱上奏表章等事。
他所懷的不遇之才是治國的才學。生於政治世家,父親早死,杜牧受博學的祖父杜佑啟蒙,研究政道和兵法,胸中有真實的經世致用的識見。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任三朝宰相,又是史學家,著有《通典》二百卷,以通史體裁記載歷代政經制度沿革變遷並加點評,是中國第一部政經沿革史。
杜牧最好的詩都是七言絕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大概無人不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很可能是真實情景。這時他在池州(今安徽省內)任刺史,心有鬱結。他愛好以酒遣懷,以前在揚州還有青樓酒家的風流,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真有其地。
他可不是喝酒度日了事。池州杏花村的百姓後來建了一幢「懷杜軒」,裏面一篇木雕的《懷杜軒館記》記載了杜牧在池州的政績,除暴安良,「自置籍簿」清理戶稅和免除雜役雜稅。任職池州兩年,「天下無事,人安地熟」。
在中國政治生態,代代也有懷才不用的人。像杜牧的人今天還不知有幾多,只是不會寫詩吧。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7/9/2023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