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稿是早一個星期動筆的,或者到刊出時,港大的「風波」已經平息,文章也會變成明日黃花。那就好了。
不少親人是港大人,我也在港大校外課程修讀過中醫針灸文憑,是掹車邊的「舊生」。對於連月的韓劇式的連續劇爭鬥,既沒有「剝花生」的旁觀心情,也不是吾不欲觀之矣的「冇眼睇」感覺。一點感想是,大學反映城市。有怎樣的城市就有怎樣的大學,反過來亦然。有怎樣的大學就有怎樣的城市。
事情最後會怎樣解決(或被解決)?我的水晶球說,很快就會解決的,因為政治上的喝止聲音已經這麽猛。解決的方式應該符合一個方程式,大前提是以和為貴。
方程式有內外兩面。內面是毛主席的矛盾論。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校長和校委會主席「火星撞地球」的處事分歧和衝突只是次要矛盾。
方程式的外面,是要說好化解矛盾的故事。既然大學反映城市,這一定也是一個「由亂入治、由治及興」的故事。
具體地猜想,風波的落幕,應該有兩個像樣的元素。其一是,僵持不下的「副校長委任」問題以一人行一步的原則得到妥協處理。其二是,要有一張兩個主角的合照,如果不能握手表示團結,最少也要平排站好微笑。總之,結局是得體的。
至此,教育局委托的「調研小組」的調和工作告一段落,給七一慶回歸一份好的禮物。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9/6/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