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內地能收看香港新聞,丁子霖見到雷電交加、傾盤暴雨下維園的「燭光」集會,見到雨傘如海,堅持不散的人群,她當不會再介意支聯會先前提出「愛國愛民」口號。集會的人當得起「愛國」二字而無愧。
調查統計:出席者當中,一半多一點認為自己是出於愛國,四成多人不以為自己是因愛國才來。這與我的猜想相符。 「紀念六四可以是理直氣壯的愛國行為,亦可以是出於同理心和對暴力鎮壓的厭惡,未必要基於愛國。」(見〈七一遊行口號太冒進〉一文。)
「愛國愛民」口號只是太窄,不是立場有錯。這口號刺痛天安門母親,非關什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簡簡單單由於她是死去的孩子的母親。一個母親在悼念遇難的孩子,你跟她說:「讓我們大聲說明自己是真正愛國」,那是什麼話?
「愛國愛民」不該配搭「香港精神」那麼自戀。改為「愛國愛民、在兹念兹」,有一點深沉的同體心,丁子霖或者就能意會。
4 則留言:
「愛國愛民」口號刺痛天安門母親丁子霖, 因為愛國在大陸的意義不同於香港, 在大陸, 愛國必然包括愛黨. 支聯會的人都是香港人, 他們沒意識到大陸這個情況.
中國是很龐大複雜的體系, 廣東政協在鏡頭前說 : 沒有中國, 香港水都冇得食, 不要以為只是官方的態度, 民間也有很多這種想法, 而且是年輕一輩的, 對六四也是一樣類似, 了解中國現實多一點, 便少一點自戀
以深圳河為界畫地為牢不是「本土」
近年「本土」能夠熱炒, 是對照著「中國」, 對照著「普世」來說的, 如果沒有了深圳河那條界的「本土」, 是偷換了概念, 應該正名為「中國本土」, 如果現實如此, 郝鐵川也不必在「中國人, 香港人」的問題上發聲, 文學筆觸可滑過矛盾, 但不能同陳梓進那一輩溝通
小思老師在今天明報專欄(9.6.2013 一瞥心思)寫的正是在茲念茲,點滴在字裡行間,深切、沈澱、靜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