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私院幫公院

疫情再起,公立醫院一些服務又要壓縮,私家醫院先後被盧寵茂局長和行政長官李家超嚴詞批評。私家醫院預留364張病床接收公立醫院病人,盧局長說部分私院接收率偏低,13間私院只有5間合格;特首的批評有soundbite :「如果Omicron(病毒)以海嘯速度襲擊我們,而我們公營醫院將病人轉介去私營醫院的速度是龜速,根本社會不能接受,我也不能接受。」

雙重火力之下,私院不敢怠慢,醫管局亦加緊篩選適合的病人轉介,相信短期內私院預留病床的使用率很快可以提升至8成以上。這對公院抗疫的幫助仍然有限,只可以說莫以善小而不為。再者,現在是打仗,打仗要有齊心打仗的樣子。

公院轉介病人去私院有些結構性問題,相信盧局長也很清楚,所以在批評私院不及格時也不忘加上一句「答案總比問題多」。我曾在醫管局工作,對其中的繁難略有所知,不過那已是多年前的情況,說不定現今已有好轉。

也可以跳出框框思量。私院慣常從公立醫院接收病情不太複雜、狀況不太老弱的病人,最好乾淨企理入院做些檢查或手術,就可以利落地出院。抗疫時節,公院沒有太多「醫好即出院」的病人。逆向思維,何不用空置的預留病床收容生命來到末期的病人?疫情底下,這些病人在公院的處境並不人道,探病難,想家人陪伴更不可能,讓他們在生命最後一程入住環境好、探訪易的私院病房吧。這聽起來像狂想,其實並不是奢求。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8/9/2022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