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是喜慶時節,我卻在大年初二讀到一首哀傷而且微微有怨的小詩。從小詩延伸開去,稍為靜思一下,其實是有正面的意義的。這是內地網友鄧斌在歲晚貼出來的詩,詩只八行,讀時自然想起杜甫詩句「感時花濺淚」。
《我們沒有耶路撒冷》
我們沒有耶路撒冷
但應該築一座牆
牆頭掛長明燈
牆腳插滿白菊花
我們沒有耶路撒冷
但應該有一座牆
白天讓活著的人哭
晚上讓死去的人哭
疫情全面爆發,生者當為逝者哀,然而政治禁忌令哀怨無從宣泄,作者因而想著耶路撒冷的「哭牆」了。
媒體報道,春節期間內地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整治網絡環境專項行動,除了對付節日常見的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行為,特別強調要防止「灰暗情緒」,嚴防負面信息。網民質疑,為營造喜慶的氛圍,禁止講述疫情中的愁苦悲傷,甚至把哀慟說成是「哭窮賣慘」,病了不能說病,死了不能說死,哭了不能說哭,這是荒誕的時代。
我想起《孟子.梁惠王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為政者即使不能先天下之憂而憂,總不宜長期把天下之憂壓下去。這不是偏聽而已,久而久之會脫離現實的。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2/2023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