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康熙對基督教的迎和拒

陳上宇《基督教入華史》是一本有些質樸的書,我的讀法是以其中一些焦點為引子,延伸去網上閱讀。基督教在康熙一朝(1662-1722,長達60年)的遭遇,就十分值得細讀,對現今基督教在中國內地的困厄和未來在香港特區的調整,都有些少啟示。

康熙時期的基督教清一色是由天主教傳教士零星地帶來中國。百多年後才有隨鴉片戰爭而來的基督教入華的興旺時期。在十七世紀,歐洲經歷前一個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和大小宗教戰爭,羅馬天主教廷的權力大不如昔。明末至清初,從利瑪竇開始,在華的傳教士多屬於源自葡萄牙的耶穌會。至十七世紀中葉,西班牙多明我會、方濟各會等會士先後來華傳教。

在最好的時期,康熙起用傳教士掌管欽天監、製西藥治瘧疾和其他疾病、製火炮、勘察全國繪製地圖,甚至讓他們參與外交事務,協助與俄國簽訂邊境條約。這都是基於「利瑪竇模式」,傳教士變成有科學技術的「西儒」,而且能尊重中國禮儀,包括祭祖敬孔。1692年康熙一度廢除禁教令,但是翌年教會內部發生中國禮儀之爭,結果教廷頒令禁止中國教友參加祭祖敬孔儀式。一般說法是這惹怒了康熙,最終在1720年再度禁教。

一些作者從三首據說是康熙受基督感動而做的七言律詩推斷,康熙本來是親近基督教信仰的,惋惜教會沒能好好發展。我看這些詩明顯是後人偽託之作。康熙重用少數傳教士與真正尊重基督教信仰是兩碼子事。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0/6/2023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