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交不談政治,似乎成了新的禮節。除了不想冒犯爭抝,也是不知道大家能自在地談論什麼。近日飯局談起有些議員疏於出席立法會會議,卻成為罕有的交流話題。
其實大家都明白,當立法會取消了反對派,連中間派也一併消失,就如一位率直的議員所言,已經不需要打仗,既然無仗可打,出席冗長會議的熱情難免打折扣。不過,人之常情是一回事,在其位、謀其政,參政者培養內在的議政動力,是重要的。
《詩經.小雅》有一首詩〈庭燎〉,描寫宮廷早朝的景象,十分溫文。「夜未央」這個富有詩意的詞語,就出自詩的第一節:「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這是一個勤於政事的君王,夜半之時想著清早視朝,沒有安寢。從外邊的亮光知道庭中的燎火已經燃起,也聽見有人到來,鸞聲叮噹。以下漸近黎明,「夜未央」之後是「夜未艾」,然後是「夜鄉(向)晨」,漸而聽見諸侯入朝,徐行聲音有節。最後見到他們的官旗飄揚,天漸亮,早朝漸近。
這據說是周宣王中興時期。全詩無一字歌頌君王,沒有吹噓團結,但見到一心等待早朝聚集的情景。
孔子嚮往周禮,說「居處恭,執事敬」,大概就是這樣的氣象。恭敬不是在權力面前才表現恭謹尊重,就算對「夷狄」也要同樣地「與人忠」。這是內在的品德,也就是日常用心視政的動力。不是有仗可打、有敵人要對付,才出力用心。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8/8/2023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