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天(8月14日),張炳良教授有兩篇文章,一中一英,分別見刊於《明報》和《南華早報》。兩篇同是為經過動盪風雨和國安法洗禮的香港尋問再出發(”Hong
Kong 2.0”)之路,具見作者的清醒和苦心。這樣清醒的非主旋律文章如今在媒體少見了,不是已經沒有頭腦清醒的人,只是識時務者多,順應著旋律幫腔就好。
取兩篇文章並讀,中文寫得周延,英文較乾脆。試譯其中一段:「今天,這座城市綳緊起來,有失去魅力的風險。它迫切需要新的增長模式和擴闊經濟基礎。經歷2019年的政治動盪,中國譴責顛覆和分裂主義行為,實施了國家安全法,並重寫了選舉規則。局面似乎恢復穩定,但不確定性仍在。很多人說新加坡、上海和深圳已超越香港。人才流失正在傷害香港。」
在《明報》的一篇,作者用上一個特別的詞語:「香港當前詭局」,解釋為實力與疑慮並見,患得患失。我理解「詭局」為詭譎的局面,黑臉白臉陰晴不定。作者著緊香港必須切實維持國際化,我想像在國際人士(假若真有這樣一個群體)眼中,香港一邊笑臉迎人,同時又繃緊發惡,是古怪的面貌。
關於出路,作者說,香港要重尋其獨特優勢,可以用「3S」(3個S字頭的城市)作測試——香港能做什麼上海或深圳做不到的事情?與新加坡相比,在什麼方面仍有長處?
我認為,除了與人家比併經濟,香港必須珍惜自身的多元開放性格,才有特別價值。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5/8/2023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