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一篇《以厚德改進大學管治》(8月1日刊出),借用了《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意涵。寫時想像,假如我是讀者,可能會想,厚德?這是什麼年代呀?理想的君子只存在於理想世界吧?
厚德是真有其事的,在現今社會變得有些稀薄就是了。我的書架上有一本贈書,《創辦人價值觀與公司文化構建──何善衡與恒生銀行早期文化》(信報出版,2020),一直未曾好好回郵致謝。這本書有傳記成分,但主體不是何善衡先生(1900-1997)的個人生平,作者用心之處尤其在於記述 ,以及探討 ,恒生銀行早年的創立之道,如何貫注著何善衡的人生觀。他待人接物的宗旨,尊德性、講道義、中庸、好學、忠信,這些儒家的厚德,如何具體落實在企業的倫理實踐?
年初出席耆康會何善衡夫人敬老院28周年院慶晚宴,鄰座是何善衡先生的孫兒何乃威先生。談話中我提到這本書的作者之一葉保強是相識幾十年的朋友,因此對這本書的緣起和構思有些了解。之後便收到何子樑醫生(何乃威先生的父親)寄贈此書,甚深感謝。
中文大學有善衡書院,是2006年接受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捐助港幣1億7千萬元成立的。院訓「文行忠信」反映何先生的價值理念。何子樑醫生是中大資深校董,今年2月1日請辭,是中大的損失。無論是大學還是整體社會,厚德才能載物其實是客觀規律,並不虛幻。權與爭反而不能致遠。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2/8/2023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