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終於檢討自由行

這當然只是巧合。近日接連寫了兩篇「自由行」,認為它是好事但也應可而「行」,周三蘇錦樑局長還在立法會堅持他的「等車論」(「要等多一班或多班車,而能夠製造一個或多個嘅就業機會畀有需要人士,其實我哋要平衡返呢方面。」) ,周五特首忽然主動公開說,「政府知道不少市民指近年旅客人數增速過快,影響日常生活,政府會做好兩方面工作,包括研究調控旅客人數增長和結構的辦法,以及增加本港的接待能力
是否因為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月一句話?(張德江說,香港對於接待旅客嘅容量在今年應該要調查一下,認為問題同矛盾不應該忽視。) 抑或是,政府面對政改諮詢關鍵時刻和台灣的學生反服貿局面,不得不作和緩之計?我們無從知道。
我知道的是,治港如烹小鮮,平心靜氣放下單邊執著,本來就是正道。
就算自由行對香港疲憊的經濟是苦口良藥,也要小心劑量,以免藥性變毒性。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有人話 , 阿董是香港「民主」之父 , 咁自由行就係激發香港「本土主義」的催化劑 , 只要那些矛盾日日在基層生活中上演 , 比什麼宣傳教育都厲害十倍

匿名 提到...

自由行對香港經濟不是苦口良藥, 它近似大麻和搖頭丸等毒品, 帶來短暫的亢奮, 令人上癮倚賴, 造成長遠而無法彌補的禍害.

匿名 提到...

自由行唔係蘇錦樑話「只係等多一班或多班車」咁輕鬆 , 當你辛辛苦苦供完層樓 , 諗住以後會有餐安樂茶飯食 , 點知你幢大廈忽然出現了非法賓館 , 日日夜夜一大班拖篋普通話人出入 , 搞到烏煙瘴氣 , 小業主簡直眼火爆

匿名 提到...

蘇局長意思: 「等多幾班車」,連工也丟失,攞綜援,多好!

匿名 提到...

不是等多班車那麼簡單,而是整個精神面貌都不同了。所以今晚看鏗鏘集時,其中一名台灣學生便說,不想今日的香港變成明天的台灣。香港這個原用來作台灣的示範單位,實在做得太失敗了。

匿名 提到...

社會的精神面貌才是最珍貴的 , 幾十年才培養得到的 , 三幾年便破壞淨盡 , 地鐵車廂就最明顯了 , 同身處大陸一樣 , 以前鐵路是出名的可靠 , 現在 ,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