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校徽與branding

大學更新校徽,起因是為了branding。這一般譯做「品牌推廣」,不知有沒有較好的譯法。結果觸礁了,但也不是完全枉費。這一來,師生、校友、社會人士都認真端詳了校徽上的靈鳥,紫金雙色,還有博文約禮,一次過入腦。「入腦」是branding第一要求,自我安慰,可算「成功」了一半?

細看介紹更新校徽的短片,新設計沒有給我不好的感覺,但也沒有鮮活感覺。反應如此中性,可能因為自己是「中大人」又不完全是。高中時期參加學生會活動初次入中大,山和水都有印象。大學時課外閱讀唐君毅牟宗三和錢穆,感性地連上了那個奮進多情的新亞,推而廣之就是中大。四十年後有緣在中大工作,素願得償,但今天的我看大學已經不是以昔年那種感性。

說回校徽,新設計放棄了左右反色,變得一目了然,較有現代感,符合branding要易入腦的基本要求,卻失了原有的虛實陰陽的底藴。視覺上,也許為求線條簡明,金黃色的鳯凰(我一直以為這是漢代的朱雀造型)的前翼省略了細節,看來胖了,要修身才像從前的靈禽。其實自從1964年出世,校徽設計已經修訂多次,原初的鳳鳥纖瘦,2008年的版本已經長胖了一點,今次胖得有點走樣,但公道地說,原設計基於的銅雀造型也是圓潤豐滿的。

Brand這個字在古挪威文是「brandr」,意思是「燒」(burn)16世紀,養牛者給牛烙印,顯示擁有權,後來演變成商標。今次風波對中大也是烙印吧?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9/10/2022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