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不如不來又不去

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第2位皇帝,不過如果以滿清入關後計算,他是第一位真正管治中國的大清皇帝。他的父親皇太極打天下的武功很厲害,他自己卻活像宋朝的文人皇帝。

5歲登基只是叔父攝政王的小傀儡,沒有什麼正常的少年成長期,叔父輩的將領和權臣輕視小皇帝,不單是嬉弄,有時候連門面功夫的尊重也不做。帝號「順治」,但從13歲親政開始,無論如何努力,一直是在逆境中治國,諸事不順。

他想開明地用人,下令今後各部尚書、侍郎等官不要再分滿漢,准漢臣掌印,改變了歷來各衙門奏事只有滿臣而不見漢臣的規定。這是良好原則,但是滿臣不服,漢臣又戰兢不能大力輔佐施政,總之麻煩多多,心焦氣躁時會嚴斥以至嚴懲拂逆自己的朝臣,變得更像孤家寡人。

在年少治國初期,他與耶穌會教士湯若望很親近,特准這位老教士呈奏,接納許多諫言,更老對左右大臣說,湯若望的奏疏語皆慈祥,讀之令人淚下。然而他始終不曾接受基督教信仰,生命歸趨禪宗,「出家詩」透露內心深處的體會:「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人生來去一場,「來時糊塗去時迷」,這個「我」是誰?

在基督宗教信仰,「我」是靈魂,來處和去處都非常清晰,順治不接受那種清晰。「不如不來又不去」有三組時相(phases),是很好的禪偈話頭。挪用一下,可能也適合港人思量,無論去留,不要「留時糊塗去時迷」啊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30/10/2023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