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胡適+魯迅」測試

凜凜歲暮,見媒體回顧2023年,很難說都是好故事。特區官員時常說背靠祖國是優勢,中央官員時常重申一國兩制,然而整體地看,香港的活力特質漸見消損。城市的活力與活潑的表達自由息息相關,2019年之後,政治規範是總綱,亂說亂動的「自由」固然要壓制,認真的獨立思考也被視為威脅。

這樣看新時期的特區,無疑是有些負面,社會上也有不少正面的觀點。怎樣可以知道誰更客觀?這兩天想到,可以用胡適和魯迅作為測試。

兩個人物在他們的時代都是思想領袖,胡適有感召力,魯迅有感染力。兩人同樣否定舊中國與傳統的封建思想,但參照框架完全不同。兩人都在政治圈的邊緣活動,免不了被套上各種政治評價。

近日從網上讀到勞思光昔年寫胡適的寂寞。新中國全面批判胡適,胡適尚能睥睨自得,但在台灣的中央研究院任院長以後,受到狹隘「文棍」群起而攻,卻是難以消受。

魯迅厭惡國民政府並親近左翼,在新中國被有意識地塑造成「革命思想家」,卻完全淡化了他犀利的犬儒與懷疑,以至對封建壓迫的厭惡。那個獨立不馴的魯迅會否「教壞」青年人?2013年,他的散文從內地的初中教材被刪除,一度引起激烈爭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要,革命思想家令人難以放心。

本來,在兩岸三地之中,香港是最有可能以平常心認識胡適和魯迅的。未來他們會怎樣被認識或重新認識?這就是給香港的測試。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9/12/2023刊出。


 圖片來源:微詩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