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創收入,問AI

中大醫院經營上了軌道,但是還債難,各方議論離不開敦促節流和開源,可是心底都知道,並沒有容易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收入,去到穩步還債的地步。立法會的討論也沒什麼驚喜,可能因為未曾善用人功智能輔助議政。

核心問題是醫院放下身段去開拓收入,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內地的醫療在九十年代至千禧年後經歷過粗放式自由市場化,好的和不好的經驗都極多,而且也經過調整和改善。香港如果對這些經驗完全無知,就「重新發明輪子」走商業化催谷業績的道路,可能會走上枉路。請AI補一課,是鑒往知來的第一步。

對於內地醫院創收入的問題,DeepSeek的解答遠勝其他AI。篇幅關係,不能完整引述,一些重點可以留意:「部分醫院為了增加收入,可能會過度依賴藥品、檢查和治療費用,導致患者面臨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增加了醫療費用。」經濟利益驅動下,「部分患者認為醫生和醫院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導致對醫療服務的信任度下降,醫患關係緊張。」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過於注重經濟指標,也會導致醫生和醫院管理層忽視醫療質素和患者體驗。

這些都是基本的醫療經濟學概念,也是內地真實的經驗。DeepSeek在分析之外,還簡述了中國政府近年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採取措施改善。它未觸及的是,新冠疫情後經濟持續調整,不少內地醫院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倒閉時有所聞,創收入的壓力是普遍的挑戰!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4/3/2025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