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小照片:六月先貼什麼

六月還有不足一小時就到。睡前先貼什麼?你可以猜到。

讀者,四海之內

       網站給網誌作者提供統計資料,雖說只是「得個知字」,沒有實際用處,在我也是有趣味的。例如下面這個近期分析。加拿大讀者是第二大戶,超過香港讀者數目的十分之一。換了是統計報章專欄讀者,一定沒有這麼大的比例,也就是說,加拿大主動閱讀的讀者較多。
   我以為第三名應是澳洲,但俄羅斯的讀者數目一直與她相若,近日更超過了。我很好奇,有哪些讀者在俄羅斯?他們在那邊工作、念書,還是旅遊?
   奥地利的讀者(最少有一位)是長者,近月才移居那邊。謝謝妳努力學會電腦和常閱讀網誌。
   有一個地方沒有讀者,那是中國內地。早前有三兩個的,自從貼出兩篇同情陳光誠的文字,再沒有了。我覺得惋惜:這些文字永不能接觸一大塊土地上這麼多的人。

香港
516

加拿大
74

俄羅斯
28

澳大利亞
22

美國
20

新西蘭
9

奥地利
7

英國
5

台湾
5

日本
3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在水中央

停寫專欄已兩周,自己習慣,有些(前)讀者卻不習慣,一個來電郵,一個偶然碰面,都用上「失落」這麼有點嚴重的形容詞。亦有個比我年長半輩的朋友,認真地問:為何停寫?我說因由很mixed,其實就是說不清楚。

近日遊德國,下意識在找一條心中的河,以為會在Heidelberg,最後還是在Munich 的 Deutsche Museum這兒。河水無聲,有人每天在河畔散步,他會像我一樣靜觀河中這一片草,看慣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專欄最好就如一片水草,天天在讀者眼底。如果有一天,專欄像樹杈擱淺在草洲上,不長也不動,那就不好。退掉專欄在這兒結網,感覺上人又隨水流動起來了。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沒有展出的豐子愷

這是沒有展出的「豐子愷」:文化大革命中被批鬥。他去世後一年文革才結束。愚昧加暴力加政治可以如此糟蹋人,當然那個時代不止糟蹋一人。

還有……

還有,不知是否年紀到了,今次能讀出他以古詩句入畫的味道。

「兒童不知春,
            問草何故綠。」

看見豐子愷

在香港藝術館看了豐子愷(1898-1975),非常好,展出的作品完整而珍貴,展覽的策劃很有心,場地與展品的layout有心思,明淨而親切。
大學時代我已有一套《護生畫集》,今次展覽有兩部分,二樓的「護生護心」主要就是《護生畫集》裡的畫作。不要錯過四樓「人間情味」——這令我徘徊不捨,想著要回去再看一次。










他看見的人間情味與我看見的人間很近,像靈犀相通,但再想一想,另一個觀眾同樣會在他的作品看見另一些親近貼心的情味,這就是他作品偉大的地方。
現在從網上攫取圖象很容易,google「豐子愷」image便有一堆,這裡選兩張我喜愛的,但我告訴你,現場看真迹,豐富太多了。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沒有五分鐘【〈選一篇〉系列: 2011年5月】

妻的朋友的媽媽在街症門診部複診,例行驗血發現腎功能指標差了,醫生寫紙,經急症室入院,在醫院住了兩晚。朋友接到她媽媽的電話,高興地說,醫生給出院了。朋友一早去到病房,等了兩小時,仍未有動靜,想見醫生但醫生忙於巡房,不好意思向護士問完又問,因為見到為數不多的護士個個一頭煙兩頭騰。
見到一個「紅膊頭」護士長經過,請她代查問一下幾時可以辦出院手續,「紅膊頭」護士長很helpful地說沒問題,之後來去匆匆也沒有了下文。
等到下午,終於見到護士。護士說,因為驗血報告顯示電解質偏高,今天不能出院。
朋友想,本來就是因為指標驗血報告異常才入院的啊!她想起,媽媽住院的這兩天,自己也未見過醫生。想向醫生問清楚究竟情況是否嚴重,甚至有點擔心到會否要洗腎。可是醫生太忙不能見她。
她打電話問我們,不是叫我去打招呼或什麼的,也不是投訴,就是困惑。我給她解釋醫院一般是怎樣考慮在這種情況下的入院觀察程序和決定出院與否的因素。這大約花了五分鐘時間。
現今的醫院病房裏,醫護人員就是沒有這五分鐘時間。
【錄自《明報》54日〈大夫小記〉】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又寫書?

專欄擱筆後,隔了七天,讀到同文關麗珊這篇文字,在此謝過。她直覺我是「暫別」,期許我他日再寫一本書,或者是敏銳地「看見」我的念頭。目前未有計畫寫書,客觀上也沒有條件。近日旅遊中倒有一些有趣想法,能成形的話,當在此公告讀者。或者在七月。

讀報有感:張德喜猝逝


旅行期間聽到消息,真的感到突然。不是不知道他向來患有心臟病,但就在出發旅行的四天前,才在一個研討會上和他交談。
那是醫管局一年一度研討大會,在會展。今年我有参與研討大會的內容設計,其中一節以 patient engagement (病人参與)為主題。他在台下發言,簡短但言之有物,說醫管局現在多了渠道聽取病人和病人組織對服務的意見,可考慮進一步在制訂政策層面讓病人代表也能参與。他又加一句:病人組織也要增強對宏觀問題的掌握,才不會停留在爭取自己病類權益的層次。
研討會前打招呼,他取笑我:「最初聽聞醫管局找你做人力資源主管,我心想,好當然是好,但區醫生人咁『稔』,怎管全局人事?」我笑而不答,心想,你的綽號是「好好先生」,也能領導這麼多病人互助組織啊。
在報章報道之中,下面這篇資料比較完整,轉貼以記。              

《太陽報2012-05-23
以病人代表身份擔任多項公職、為病友發聲及爭取權益的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前日猝然離世,享年六十歲。多個病人團體、食物及衞生局、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和行政總裁梁栢賢均感到十分難過和惋惜,並向他家人致深切慰問。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指出,張德喜投入病人團體工作多年,他的辭世對病人組織和醫療政策倡導工作極大損失。食衞局感謝張德喜多年來參與多個委員會及小組,對政府醫療服務及政策提供不少寶貴意見及建議。胡定旭讚揚張積極推動病人權益,促進醫患關係。梁栢賢感謝他一直對醫管局的支持和貢獻。
張德喜患冠心病十多年,九八年接受搭橋手術後,病情逐漸好轉,並積極參與病人組織。他於六年至九年擔任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之後擔任外務副主席,並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關愛基金醫療小組委員、健康與醫療服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基層醫療工作小組委員、醫管局人諮詢委員會成員等,近期病情反覆,前日離世。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十二條」痕跡:Memmingen

這趟租車遊巴伐利亞,自訂規則,每一程不可連續開車超過兩小時,以防因時差打瞌睡釀意外。這就在南下Fűssen途中多停一站,在Memmingen。小城只4萬人口,市中心廣場安靜得像時光不會流轉,它卻有一段很重要的爭取民權歷史。
歷史是農民向貴族與土地領主爭取權利,從十五世紀末開始於瑞士,十六世紀初蔓延至德國南部。Memmingen農民行動包括在1525議決「十二條」農民民權宣言(The Twelve Articles)致聯邦政府,要求確認民權條款。

宣言爭取的權利很基本,例如不可濫征租稅,要求容許農民漁獵和伐薪等,但思想的立足點有德國特色,那是受了1517馬丁 · 路德倡說的宗教改革主張的影響。正如馬丁 · 路德主張一個普通人可由信仰而直接得上帝的義理,民亦認為他們所爭的基本人權是直接由上帝所賦予,並非一種乞求
「十二條」發表後,一紙風行,在歐洲印行25千餘份。
農民起義最後演變為農民戰爭,流血收場。據說馬丁 · 路德自覺對此有責。
今天這個安靜的小城還有農民起義痕跡嗎?我見到這片牆上的錘子與鐮刀塗鴉。

新塘【〈選一篇〉系列: 2011年6月】

「新塘」是個好名字。一處新的魚塘,有活溪流注,活蝦活魚在活水裡生活。這不是望著文字幻想,「新塘」是爸媽的鄉下,即是我的祖籍。
以前介紹自己,我喜歡說自己祖籍廣東增城,如果對方知道增城以「掛綠」茘枝而知名,我便可以接下去說,是增城縣新塘,看他知不知新塘是在哪兒。結果當然無人聽過,除了一個。
那是一個政府官員,竟然知道有「新塘鄉」(以前是鄉,後編為鎮) ,令我驚訝。原來他也是增城新塘人,我們是「同鄉」。回家告訴父親,說我們鄉下出了一個高官呢。他先問,姓什麼?我說了,父親說,不是我們那條村的,我們沒有這個姓。我這才知道,祖籍和鄉下在我畢竟只是字面的概念和抽象的感覺;在父親,同村才是具體實在的。
鄉下以前有流水,不叫溪也不是河,那是涌。小時候隨母親回鄉,感覺上涌像大河;二十多歲時回去,涌水小了,再隔幾年再去,變得很濁,像渠。
之後,只是偶然從母親聽見鄉訊。鄉下經濟發達了,一陣說電器工業一陣是成衣。然後有一次看電視見到她成為「全國牛仔褲中心」,然後有一次看到新聞報道,增城新塘暴動。
忙打電話告知母親。母親說:不是我們那條村的。
【錄自《明報》628日〈大夫小記〉,有修改】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小照片:俯看雪

     下半三角形裡面不是一根根草是一棵棵杉木。

第一次失誤【2011年7月】

   港大醫學院實習醫生在威爾斯醫院開錯藥,病人死亡。這個案我有原因比較上心,無論如何下筆,都難以完全抽離。不談這個案,這兩天倒是想起自己在美國實習時的第一次嚴重錯誤。
   那是半夜,給護士召到病房看一個發狂似的大吵大閙的男病人。他的診斷很簡單,就是D.T. 兩個字母。這是Delirium Tremens的縮寫,中文是「譫妄性震顫」。酗酒成瘾,嚴重的像吸白粉,不能突然戒斷。D.T. 就是「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 當中最嚴重的一種,不單辛苦,更有幻覺。
病房收一個這樣的病人,大家都不安寧。藥物可讓病人稍為安靜,若病人不肯口服,護士召醫生,醫生多會處方針藥注射。我這便依例處方,護士依處方執行。
這不是我直接負責的病人,翌日投入自己的病區工作,沒有再想起前一晚這個個案。其後卻聽說他是腦出血,而且不治去世了。那是蛛網膜下出血,不像其他中風那樣有明顯半身不遂徵狀,因此沒有人責怪我誤診為D.T.發作,但自己知道是失誤¾¾完全沒有想過鑑別診斷啊!
實習時犯錯,可以說是寶貴的一課,但病人受害,不免有歉疚陰影,恢復信心需時。
【錄自《明報》719日〈大夫小記〉】

5月19日的天與地

這天的任務很簡單,從Fűssen開車返慕尼黑,還車,安全完成七天的自駕遊便好。沒有安排特定「景點」,可以「即興」活動,這卻在同一天上了天和下了地。天是楚格峰(Zugspitze) ,像天堂,地是地鐵,這一程像地獄。

天氣預告有雨,早上卻見清澈蔚藍天,即從Fűssen取道Eibsee,看山中湖。來到見有纜車可上雪峰,還不知這便是德國境內最高的Zugspitze

德語Zugspitze的意思是「頂峰」,Zug是峰,音譯「楚格」,變成「楚格峰」,其實不對。這就像把Mount Everest譯為「孟特峰」!
2960米峰頂上,看見這一片雲,和它的影。


晚上745分,歐聯決賽,在慕尼黑的Allianz Arena,離酒店9個地鐵站。
我們沒有門票,卻隨球迷人潮去看球場一帶的氣氛。
很難形容這程車。球迷已喝了大半天啤洒,推、擠、迫、撞、歌、喊、拍、跳。每個動詞前面也要加上一個「狂」字。拍是狂拍地鐵車門,跳是集體在車廂狂跳,令全車上下晃動。








這場決賽,拜仁慕尼黑與車路士的射門比是439,角球比是201。結果?拜仁上了天堂又下了地獄,83分鐘入球,跟看要羸了,88分鐘被追平。加時得十二碼罰球,不入。互射12碼决勝,對方第1球先射失,自己卻連失第4和第5射,先贏後輸。

賽後湯馬士梅拿接受採訪,說,「這就是足球,以前已經見過很多次這種情況了,表現更好的球隊不一定會最終捧盃。」
「當你在比賽臨近結束前,在主場球迷面前打破僵局,然後卻看著車路士奪冠。你很難解釋為何會這樣,不過人生不是只有足球的。」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退休潮 【〈選一篇〉系列: 2011年8月】

與記者的茶敘中,我談到,人口老化對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形成壓力,更為公立醫院帶來「退休潮」的挑戰。其中,醫生的退休潮可能在2022年掀起。我提到一些數字和預測,「現時整體醫生流失率約每年百分之四點五,當中只有百分之零點五是退休(其餘是辭職等原因),十年後就會增至百分之二、三,從而推高整體的流失率。」
這些數字和推算是醫管局策略與規劃部門的統計組同事提供的。中國人有老話,「早為之計」,不止是要計劃,還要精確計數。
背景是所謂「嬰兒潮」的一代(baby boom generation) 。二次大戰結束後,大家在和平時期重新「造」人,出生率上飇。在美國,這「嬰兒潮」以19461964年為高峰。手邊沒有香港當年的人口統計數字,相信高峰期與美國。除了本地出生的人口,還有從北方攜幼南來香江的難民。
中大醫學院今年剛慶祝了30歲生日,第一屆醫學生是在1981年入讀的。以19歲入讀計, 25歲完成實習,加入醫管局是1987年,到2022年滿60歲,要退休了,這也是「退休潮」的由來。
未來七年很關鍵,要挽留及培訓年青醫生,他日才有中堅分子迎接退休潮的挑戰。
【錄自《明報》822日〈大夫小記〉,有修改】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冷暖:Heidelberg

早年讀過金耀基教授的《海德堡語絲》,未來,腦裡先自成了印象,以為「風景舊曾諳」。
來到時,下冷雨,攝氏11度,再來是雷電 。經驗中,以為燠熱才有雷雨。



躲進一小餐廳,我們是第二桌人客,後來一下子坐滿了,都是老先生老太太。其中一個老太太搓著手,很滿足地對老伴說:At least it's warm inside。
  
這時刻暖和便好。在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小城,遊客也有智慧之言。

〈大夫小記〉告別篇

5月16日是專欄最後一篇,這篇稿寫了又改,再改,三改還是不能完全達意,最後就是這樣見報,算告別。                            

搬遷·再見                                  
因為太早預告停寫專欄,這幾星期專欄仍見報,同時已開始寫網誌,把一些讀者朋友弄糊塗了:「以為你早已停寫,打開副刊又見到你的文章,是否改變初衷,續寫下去?」
我想,還是發一則「搬遷啟事」,清楚交待:
一.      本專欄〈大夫小記〉從今日(516) 起正式終結。
二.      網誌「區聞海小記」4月已開張。舊雨新知請移玉步至http://aumanhoi.blogspot.com光臨賜教。
三.      網誌「區聞海小記」與〈大夫小記〉的風格有別,貨式亦不盡相同,敬希垂注。
四.      網誌的書寫原則為「時事評論可免則免,有感而發者例外。」
醫管局同事馮醫生問可否寫一篇稿,講述為何停寫專欄。這很難,因為並沒有可以一一列舉的原因。
近日参加醫管局周年研討大會,聽到一位講者說,「HR」除了是Human Resources人力資源,也代表Heart and Reasoning (可譯作「憑心與據理」) 。今次停寫,純粹憑心,近乎存在主義或時代感應,無理可據。
二十年來《明報》提供獨立自由的書寫空間,十分珍貴,謹此致謝。
親愛的讀者,網上再見。
                                 

改動二字

再讀一讀〈四月充滿隱喻〉這首小詩,改了二字:

原詩這裡
在四月,看不見的國土上
南方有節日
愚了人,然後復活
清明墓地兒童嬉戲
佛在勞動人民之前出世

改為
在四月,看不見的國土上
南方有節日
愚了人又復活
清明墓地兒童嬉戲
佛在勞動人民前面出世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你拍一張我拍一張 (之二):Michaelsberg

去Bamberg是即興的延伸行程。

山上的Kirche St Michael不好找,找到時,拱形天花手繪的600種藥用植物,真美。仍是與兒子一人拍一張,我取人文建築,他取宗教靈性。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你拍一張我拍一張(之一):Durer

出發前,樂民弟來電郵打氣:要拍很多很多照片回來啊!
第一天在紐倫堡就拍了很多,晚上在酒店房間整理,吓,照片像素只有600k左右,正常應是2M一張。相機揀在今天鬧蹩扭?
每到一處,我拍一張兒子也拍一張,他用iphone,效果好過鬧脾氣的相機下面一人一張,在畫家故居拍的,比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