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走過悲傷的每日靜思

現在的生活日常包括帶孫兒去圖書館,嫲嫲給他讀童書,我也挑書借閱。《當摯愛遠逝:走過悲傷的每日沉思》是這樣遇上的。它的副題原文是daily meditations for working through grief,原譯「沉思」,讀時比較像「靜思」。

首先喜歡的是它的體裁。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一則,關於失去摰愛、哀悼、死與生、重拾希望,療癒。每則靜思配上來自文學、哲學、宗教或生活的智慧之言。作者的16歲女兒在一次家庭度假時墮馬身亡,有一則靜思引述了作者的祖母的話:「別關上與她人生相連的那扇門。」有人會悲痛得無法提起逝世親友的名字,只能封閉自己,否則難以應付那傷痛。作者說:「人生混沌不明,我始終敞開門歡迎摰愛之人永不消逝的魂靈。」

另一則引述傳教士 Channing:「不論是烏雲蔽日或水霧瀰漫,植物一如在陽光下確實地成長。」在喪親的創傷中,人生彷彿停頓,無法前進,但作者體會到,成長及療癒的過程始終以緩慢而且通常是無聲的腳步堅持前進。時間並沒有遭浪費,而是像冬天蟄伏在土裡的種子,等著冒芽。

作者走出傷痛,與她的基督教信仰是不可分的,儘管這力量不一定是基督教獨有。「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凍結在時空中,彷彿永遠無法移動或成長。但其實一直有一股超越自我的力量,在引領着我走過這片黑暗之境。」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6/3/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