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與馬克思契合的孔子

郭沫若的著作超過百萬字,《郭沫若全集》38卷分為文學編、歷史編、考古編。青年郭沫若曾自比為歌德,文化領導人周揚對他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經過大半個世紀,他的作品仍然有價值的,可能只在甲骨文和商周古代社會的研究。然而,在死後40多年,他早年一篇詼諧文章〈馬克思進文廟〉被抬舉,作為調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示範。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政治題除了「阿里巴巴」和「香港自治權」等題目,還有這篇〈馬克思進文廟〉,考生笑稱為「(時空)穿越題」。

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文章寫孔子和他的三個得意門生顏回等上海的文廟裡吃著供奉冷豬頭肉,四個大漢抬了一乘紅漆轎子闖進廟來。來客「鬍子螃蟹臉」,原來是馬克思。這便開展對話。馬克思單刀直入:「我們的主義已經傳到你們中國,我希望在你們中國能夠實現。但是近來有些人說,我的主義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流行)著的中國,我的主義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因此我便來直接領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麼樣?和我的主義怎樣不同?」兩人惺惺相惜,互稱同志,原來大家的理想都是無神論的世界大同。

2023年,湖南一部《當馬克思遇見孔夫子》電視理論片當紅,全網閱讀量超12億。網上也有不少政治學習文章,嚴肅論說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如何可以融通,彼此契合,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8/2/2025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