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 星期五

弱水吟以詩見證

偶然讀著陶東風的學術文集《頹敗.毀滅.救贖》有些共鳴,就從網上補讀了一些他的訪問和文章,其中處處可見學者的素養和擔當。2015年接受的訪問中,他提到,公共知識分子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中那些與公共事務關係特別密切的知識,二是具有公共關懷,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於對公共事務的分析與評論。

可能因為公共空間收縮或異化,此後較少見他發表文化評論文章。較新近的一篇在2020年刊於《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創刊號,題為《一個英雄寫的反英雄的武漢故事——從弱水吟的詩說到見證文學》。研究文化創傷和見證文學是他的專業本行。

弱水吟,本名龍巧玲,甘肅省山丹縣人民醫院護士、詩人。2020年她自願隨醫療隊赴武漢抗疫,在武漢疫區一線寫下了《請不要打擾》等四首詩,詩傳出後,被讀者譽為2020年最好的詩。

我覺得單以詩藝而言,這些詩未算出色,但情見乎詞,我讀來有點動容。陶東風的評論又帶出了這些詩深一層的文化意義,尤其是詩人誠實地抗拒讃美,不肯成為謳歌抗疫的故事的英雄角色。

《請不要打擾》結尾一節:「請不要給我花環/不要給我掌聲/也不要什麼工傷、烈士、幾等功……/來武漢,我不是來欣賞櫻花的/也不是來風花雪夜,接收吹捧/只想疫情結束能安全回家/即使剩下一把骨頭/也要把自己帶回給兒女、爹媽」。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30/4/2023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