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聞焦點是內地輿論狠批香港限制帶奶粉出境。全國政協會議中,委員劉長樂說,法例 (懲罰包括兩年徒刑)「傷害內地人民感情」。內地官方《環球時報》昨天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指懲罰措施滑稽,質問香港人把機會看成負擔,是否變得對掙錢懶惰?
在2月1日帖文我談到,「港人港奶」深入民心,將大大強化「港人/內地人」的身分對立,是深層次的大件事。現在聽見內地迴響,再靜心一想,這的確是一個機會。
這是一個讓中國大陸內地各級政府反省改革的機會。兩岸三地,為何獨是內地人不敢讓孩子吃自己的奶粉,甚至不肯選購本地銷售的進口奶粉?衛生部長陳竺說,要統一食品和藥品監管部門,建立制度和推廣企業誠信,解決內地奶粉質素問題。我與陳竺部長有數面之緣,他對宏觀制度問題了然於胸,這次「港人港奶」觸動神經,是他推動改革的好機會。
這也是讓香港人聆聽內地人的好機會。內地的評論並不都是劉長樂和《環球時報》那個水平,例如去年全國版稅收入最高的童話作家鄭淵潔在微博寫的就很有point:「賣壞奶粉的不坐牢,買好奶粉的坐牢,童話都不敢這麼寫」。
1 則留言:
你以為《環球時報》, 劉長樂........之類不知道事實嗎 ? 太天真了, 這些叫做在宣傳上倒打一把, 有理冇理在個勢上先食住你呀
這是大陸人自小養成的與人相處方式, 讀過書的, 基層的, 有錢冇錢的, 都是類似行為模式, 你用對待香港人那一套, 是輸定的, 要了解你的對手呀, 咪On99啦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