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從每周四篇到天天寫

現在每天寫blog已成習慣,不管日程多擠,總有些東西可以上載的。昔日在《明報》寫專欄,每周四篇也有些勉強。有段短時候要供五篇稿,寫過下面一篇叫苦。
朝「五」暮四
數月前,老編問可否每周多供稿一篇,我一口說沒問題,實行起來才知難。五篇與四篇大不同,試過才知道。
經濟學入門有「邊際成本」概念:印刷二千本書的的成本並非一千本書的雙倍,因為基本的成本已投入了,額外印刷,邊際成本很低。增加供稿的經驗剛剛相反:每周供五篇所需的氣力,感覺上比寫四篇多一倍。
寫稿習慣是隨時留意到素材,放在腦子「養」著,任它在「下意識」中生長,一兩天後下筆,便很快成篇。多供一篇稿,只不過要每周多「養」一個意念?不然。每周四篇,「養」與「寫」的比例是3:4= 1:1.33),每周五篇,比例變成2:5= 1:2.5)。1.33增至2.5,差不多增了一倍。
《莊子》「朝三暮四」寓言說宋國狙公養猴,糧食不繼,只好對猴子說:「從現在開始,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橡栗,晚上給四顆橡栗,好不好?」猴子們不高興,亂蹦亂跳。狙公改口說:「那麼就改為每天早上四顆橡栗,晚上三顆橡栗吧?」猴子們聽見早上多了一顆,就高興了。
我由寫四篇變五篇不高興,現在可以回復寫四篇,很高興。

原載《明報》「大夫小記」,2006130日,經修訂。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文章多少篇不是重點,重點是文章的質素。
而且應講求有感而發,所以不用強迫每天都有稿寫。若只是機械式地為寫稿而寫,便沒有意思了。當然若在報章上寫的,便已多了一重責任,那叧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