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思》(Caduceus)是港大學生會醫學會的刋物,1922年出世,抗日戰爭時期停刋,至1969年復刋至今。它有一個傳統,每十年出版一本選集,稱為《啓思文集》。1980年第一本,1990第二本,2000年缺刋,今年出第三本。
這一本的特色是「追昔」,不止是選用近20年的文章,更追尋到戰前,把早年一些醫學院人物專的訪、演講和散文搜尋出來,重新排印,亦整理了六、七十年代學運風雲中的醫學生文章。
編委會成員是醫學院四年級和護理學院三年級的同學(文集亦輯有護士學生的文章),在繁重課程之下做成這本600頁的書,感覺一定像費盡氣力生下一個孩子吧?
〈大夫小記〉專欄以前的同文「黄岐」醫生為書寫序。黄醫生諳熟本地文學與醫學史,信筆描述1922《啓思》創刊那一年香港的社會環境、醫學院早年的艱困,和早年Caduceus的特色。他提出,八十多年的Caduceus文章是研究醫學史的好素材。「醫學史其實也是文化史。醫學生的生活,醫學界的遞變,無不反映當時社會的現況。」
這是真的,不過我讀Caduceus卻是「別有用心」。七十年代中期,我放過了考入港大醫學院的機會,放洋去看外面的世界。如果當日留港,我就不是現在的我。人生沒有「take two」,但我有時會好奇,那個我沒有進入的世界是怎樣的?讀醫科苦多樂少,我絕不想重頭來過,但手捧這一冊《啓思文集》,給我一次「無痛」的神遊。我想像,昔日(1974年)如果考進港大讀醫科,會是怎樣的光景?
神遊的切入點在1975年。這一年港大醫學院的院長是Professor Gibson,一位病理學家。Caduceus訪問他,話題竟然是:1973年香港股災(恆生指數由1700點跌至160點) 後,醫學院畢業生面臨失業!
1978年有「宇翔」同學回顧醫學會學生活動的宗旨,提到《啓思》辦「啓思週」,以社區健康和中國的醫療衛生為主題,響應學生會「認中關社」口號。「認中關社」是「認識中國,關心社會」。那是文化大革命落幕之後不久,年青學生仍然充滿愛國熱血。當年我若身在港大,也會加入「認中關社」行列嗎?
【節改自2010年9月19至21日〈大夫小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