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選舉後的問題

立法會選舉的結果並不出人意表,然而不至於了無新意。特首以「穩中求變」為治港方針,暫時未知能否做到,今次市民卻用選票為立法會先做了:新一屆立法會的組成,兼具「穩」與「變」雙重性格,對於香港,可能是不錯的結果。
政黨會檢討,學者會分析,政府會因應,我感興趣的是以下的問題:
今年投票人數較4年前多31萬人。我估計,其中有約10萬人是受到近期這場「國民教育科」抗爭感召,出來投票的。
問題一:「泛民」是如何浪費掉這10萬票的呢?在這樣的氛圍中,要令地區直選議席毫無進賬,真是很難做到的啊!
也許不應用上「浪費」這兩個字,但問題依然存在:支持者的熱情力量為何會「被消失」於無形?
問題二:一向以來,人們認定一人一票直選最能反映民意,為何在今次選舉,民意反而是在一些功能組別(那些以個人而非公司或團體為基礎的功能組別)更有效地反映出來?
以我所屬的醫學界功能組別為例,梁家騮醫生以4541票高票當選,另一候選人香港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醫生得2205落敗。在國民教育科」聲中,醫生明確地支持撤回國民教育科,謝鴻興醫生拒絕正面回答,我估計梁醫生因此多了幾百票。當然即使沒有國民教育科」做助力,醫生也可勝出,但未必嬴這麼多。
問題三:謝醫生為何未能/未曾有效挑戰梁醫生?
在競選期間,很多人的印象是謝醫生沒有出招進攻,甚至不大出力介紹自己的政綱。對他参選的心路歷程,我感到好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