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三年前這篇文章有感而發,三年後自己身在總部工作了。昔日有感的內外交困,今天有些理順了,但亦有深層問題未紓解。近日在《明報》副刊「自由談」便讀到一位前線護士筆下的心聲,工序繁瑣,照顧病人的時間少,難免有疏離和疑問。】
醫護人員大多不滿目前公立醫院內外交困的狀況。這種狀況有以下的特點:
· 需要照顧和應付的工序一層疊一層,每方面的工作都在精密化、複雜化。這反映在多得讀不完的指引、工作應接不暇時應運而生的「死掂佢」的方法,以及自創各種明知容易出事的「散手」。
· 欠缺全局觀的改革,包括組織與架構、資訊科技應用、專業的轉型。局部改革各自有道理,在文件中和PowerPoint presentation很圓滿,在工作中卻是瑣細笨重。
· 雖然蹣跚而行,公立醫院整體上其實在改進中,醫療事故事故的數字在下降,不少環節的指標優於英、美,但這些成績完全「出不到街」。愈努力愈透明,社會對公立醫院的輿論愈趨負面。
· 面對負面輿論,我們建立更精密、複雜和笨重的保險與問責系統。
當「內困」與「外困」形成惡性循環,管理人應該千方百計地尋求簡潔:簡潔的目標,簡潔的工序、簡潔的溝通。
去年某次「腦震盪」研討會中,我建議醫管局把繁多的指引盤點一次,去蕪存菁。這意念太「急進」了,沒有震出成果。
【《明報》〈大夫小記〉選篇 2009年9月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