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特首收回成命,放棄強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那麼九月開課,老師們首先就要跟同學講解這一場保釣反日之火。老師們首先會說,內地一些示威群眾「打、砸、搶、燒」的行為是不應當的。這是基本的德育,沒有難度,但接下去就不容易評論和解說了。怎樣的國民才是良好的國民?激情澎湃的愛國感情為什麼容易失控?有沒有一種愛國感情是恰到好處的?
《明報》9月16日專訊引述北京理工大學胡星斗教授的一番話,縱或有些以偏蓋全,卻是十分痛切:「中國人要麼是順民,要麼是暴民,沒有公民」。
這段話的價值觀,可以作為設計國民教育科的起點。
胡教授認為,中國民眾愛國情緒飽滿但公民素質欠缺,容易被極端民族主義所控制,出現「義和團式」行為。
這卻又難倒國民教育科的老師了:提到「義和團」,非得好好講授中國歷史不可,但中學早已取消了中國歷史科!

討論:反轉日本車成為反日的象徵,如果「日本車」其實是中國製造,那還要不要「反」?用日本車是賣國,用歐洲車就是愛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