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另一半的一本書

對焦中國畫                              
這本書,為公或在私,都要介紹的。
羅淑敏《對焦中國畫:國畫的六種閱讀方法》(香港:三聯)在上星期出版,我到書店捧起看,感覺特別。書用黑白和銀灰色印刷,配上有質感的紙,讓其中的中國畫插圖筆墨層次豐富地呈現眼前。倘若用全彩色,那些精挑細選作對讀的西洋畫恐怕會喧賓奪主,妨礙靜心細看的。
作者是我的「另一半」,她出書我自然開心,但這還不是「在私」要介紹的理由。這些年來,她熱烈地研究、思考、教授中西畫的美學課題,和我早幾年寫《當中醫遇上西醫》有可通之處。例如我們注意到,「中醫」與「國畫」同樣是清末民初中國傳統文化受西來的對手衝擊,才創造出來的自稱。又例如,中醫與中國畫同樣與中國文化不可分割。她的一些觀點,我會忍不住詰問,有時更爭論起來。由此,對此書我有些「代入感」,彷彿其中的問題有點和我相干。
為公也要介紹。這不是學者課餘寫的一般普及入門書。裏面有重要的洞見,背後有令人恍然的問題。對,是這些特別的問題,而非答案本身,令人霎時見到中西畫美學的不同之處。
〈大夫小記〉 2009222日,經修訂
千萬不要變教材                              
物以類聚,《對焦中國畫》這本書招來了一些認真得很的讀者,有些本來就是妻多時未通消息的朋友,讀後特別來電話講後感,也有給意見的。一位退休後初習書畫的女士更エエ整整的寫信去出版社,再轉過來。
書我已經在本欄「中立」地介紹過,再談就太偏心了。倒是妻與大兒子一段偶然的對話,令我感嘆香港的教育。
「有讀者喜歡這本書當然高興,但我最想做到的其實是讓中學老師們從對焦閱讀而欣賞中國畫,再傳授給學生。」妻說。
大兒子是A-Level過來人,衝口而出:「千萬不要!」
「為什麼不?這是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教材!」
「變成『中化』,全港預科學生都討厭你!」
「不是做教科書啊,是參考書。」
「都一樣。只要是為考試而必讀的書單,全是討厭的。欣賞就欣賞好了,總之不要必讀。」
中學課程在改制,這一刻很多老師在努力準備有意義和有趣味的新內容;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士在慨歎下一代上網多、「通識」少。我想,真正的挑戰不在於把內容塞進新課程。怎樣才不會讓學生討厭學校為考試而塞東西給他們,是奧妙的學習難題。
大夫小記〉 2009322日,題目經修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