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奶」之後
上星期五有飯局,飯局上有記者。一個同事新近升職,又做了第一任媽媽,記者不恭喜她,卻問她買不買到奶粉。
她說幸好餵哺母乳,但升職去了北區,買紙尿片也難。
有記者說遲早要行「港人港奶」制度。我以為「搞gag」,聽下去才知認真。澳門已實施「澳人澳奶」,居民持證限量購奶粉。我心想這豈不是回到內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糧票」制度嗎?
幾天後打開報章,赫然見社評大字標題:「建立『港人港奶』機制 民生無小事須急民所急」!
民生無小事,買不到奶粉大件事。
缺貨由水客大舉掃貨引起,一旦成為頭條新聞,市民搶購多幾罐是正常反應,但供應也更形短缺。這近似銀行擠提的集體恐慌現象,政府聲嘶力竭說供應足夠,難以平息狂瀾。
上升到「港人港奶」這樣的口號,是深層次的大件事。早前政府提出「港人港地」,現在變成更容易上口更深入民心的「港人港奶」,大大強化「港人/內地人」的身分對立。
「地」還是身外物,「奶」卻連結著原始而深層的意識。「港奶」代表生命,是厲害的符號:佔地猶可忍,搶奶不可忍!
經過「港人港奶」洗禮,什麼「國民教育」都可以休矣。黄之鋒同學可以叠埋心水讀書,不需再反國民教育。
1 則留言:
香港不養牛, 不產奶, 只有所有母親都餵哺母乳, 才說得上是港人港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