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地標:美學之前,先要「醜學」

這是一周前(131)的新聞了:各區豎「地標」,又醜又「嘥錢」。
這兒轉貼的圖片來自《蘋果日報》,其他報章報道的角度一樣:No eye see
我一向認為,回歸後香港最先失陷的,是城市的基本美學品味。各區地標難啃,也不過小菜一碟。
追尋新聞出處之下,讀到網上《主場新聞》一篇圖文並茂的文章盤點香港十二大眼冤地標(2013-1-29 18:12:57) ,請大家一讀。
妻在大學教美學我向她討教:是否因為香港長期欠缺美學教育,故此一旦改朝換代,把持不住,就落得如此田地?
她給我上一課,出思考題:「香港的問題是無人分得出美醜?還是『話事人』分不出美醜?又或者,『話事人』其實分得出美醜,但就以為粗粗地也可迎合到來各區消費的遊客?今天的內地同胞還停留在這種審美水平嗎?說不定他們心中失笑。」
這問題複雜,要好好研究。我想,美學普及前,香港應研究「醜學」,尋根問底。未能識「美」,也先把「醜」的成因挖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