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期訂閱邱立本主編的《亞洲週刊》,在以前的《明報》專欄和這個網誌上不止一次引用它的文章。這一次它的「香港去中國化」專題令我錯愕。為什麽呢?《亞洲週刊》評論中國問題,時而作出婉轉建言,向來是站在民間民情那一邊,鼓勵中國走向現代,寄望中國開創更寬容的未來。今次的專題卻是坐在中國官方論述的高牆上,完全不曾試圖恰切地理解香港民情。
許許多多從來沒有想過「反中國」的爸爸媽媽,為何走出來抗議?運動的起點是思慮不周的「國民教育科」,顢頇塞責的國民教育教材,因為跌破了港人價值觀的底線,才掀起狂瀾。
這些作者完全觸不著,就「成見在胸」地指斥港人反中反華、緬懷殖民地時代、「去中國化」。
港人價值觀的底線在哪兒?我自己的標準很簡單:即使香港人真如專題作者所言,「對中國認知淺薄」,但回歸十五年來,最少也學會了分辨內地的「極左」與「開明」兩條路線!國民教育科的內容,起碼要比內地開明路線再開明一些。如今我們的教材開倒車,落入教條主義的窼臼!官員解釋,那些偏頗材料只是全書的一小部分。傻瓜,這不是低水平教材的「量」的問題,人們是為「質變」而憤怒。
政治低迷,看香港的「啟豐二號」破浪前進,有何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