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算私家醫院的帳

審計署算私家醫院的帳,媒體大篇幅報道批評,市民很容易生共鳴。如果只是非議一番便收工,那沒有什麼;若是尋根究底問下去,可能顛覆現有的私家醫院的格局。
今天的質疑應該建基於一點歷史認知。我曾為文述說美國志願醫院角色:
19世紀末到1929年大蕭條前,美國的醫院以志願醫院 (voluntary hospital)包括教會醫院為主。原則上這些醫院有慈善角色(〈美式醫療匱乏因由〉)
最末一句也適用於很多香港的私家醫院。對,原則上這些醫院有慈善角色,所以政府才會以優惠地價——早期甚至是象徵地價——批地給主辦團體(包括教會) 辦醫院。這些團體辦醫院獲利,只要錢不入私人口袋,其用途和去向政府很少會管。這不獨以香港為然,美國亦是如此,直至這些醫院開始接收以政府醫療福利付院費的病人,情況才改變。
時日變遷,公眾早晚會質疑:建院的本意非為牟利,私家醫院為何予人做生意賺最大利潤的感覺?慈善的本心往何處去?
當質疑匯聚,遇上審計署來算帳,小心洪水泛濫!

沒有留言: